锁眼卫星影像来历
发展背景:上世纪 60 年代,美苏冷战正酣,美国为了获取苏联等国家的军事部署和相关情报,由中央情报局启动了代号为 “CORONA”(日冕)的侦察卫星计划,“锁眼” 系列卫星便是该计划的继承者。1970 年,美国国家侦察局接过 “锁眼” 的研制重任,历经 6 年努力,于 1976 年让首批卫星问世。
成像原理与方式:“锁眼” 卫星搭载大口径光学镜头,如直径 2.4 米的主光学镜头,采用施密特 - 卡塞格伦式的反射式光学系统,将光线聚焦到卫星内部的 CCD 传感器上,再把图像信号传回地面接收站。早期 “锁眼” 卫星多采用返回式相机拍摄,获取的是黑白全色影像,后期部分型号则采用电荷耦合器件摄像机拍摄,然后将图像传送给地面。
卫星系列与影像特点:“锁眼” 系列有 KH-1、KH-4、KH-5 等多种型号。不同型号分辨率不同,最初分辨率为 3 到 6 米,后期最高可达 10 厘米。例如 KH-4 卫星最初主要用于确定前苏联的远端轰炸机、弹道导弹数量以及防空体系的部署情况;KH-7 监视系统覆盖面积更大,地面分辨率有所提高;KH-9 测绘项目则通过立体覆盖的图像重叠等技术,支持军方的测绘要求和地理点的精确定位。
影像解密与应用:1995 年,美国克林顿总统发布总统令,解密了美国第一代照相侦察卫星拍摄的历史遥感影像,即 “锁眼” 卫星在 1960 年 - 1980 年拍摄的全部影像。这些解密后的影像成为了宝贵的历史资源,可用于研究地理变化、城市变迁、自然地貌等,在地理国情监测、考古、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年8月7日 10:47
ꄘ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