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影像数据类型区分
一、按传感器类型划分(最核心分类方式)
根据卫星搭载的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分为光学遥感影像和微波遥感影像两大类,二者在成像机制、应用场景上差异显著:
1. 光学遥感影像
- 成像原理:通过接收地物反射的太阳可见光、近红外、短波红外等电磁波信号成像,依赖光照条件,夜间或阴雨天气难以获取有效数据。
- 典型传感器:全色相机、多光谱相机、高光谱相机等。
- 数据特点:直观反映地物的颜色、形态等信息,光谱信息丰富,适合地物识别、植被监测等。
- 代表卫星:
- 高分一号、高分二号(多光谱 + 全色);
- 资源一号 02D(多光谱 + 高光谱);
- Landsat 系列、Sentinel-2(多光谱)。
2. 微波遥感影像(SAR 影像)
- 成像原理:卫星主动发射微波信号,接收地物反射的回波信号成像,不受光照、天气影响(全天时、全天候工作)。
- 典型传感器:合成孔径雷达(SAR)。
- 数据特点:能穿透云层、植被(一定程度),对地表粗糙度、湿度敏感,适合灾害监测(如洪水、地震)、海洋监测等。
- 代表卫星:
- 高分三号(SAR,12 种成像模式);
- Sentinel-1(SAR);
- 日本 ALOS-2、欧洲 Radarsat 系列。
二、按空间分辨率划分
空间分辨率指影像上单个像素代表的地面实际尺寸,直接影响对地物细节的识别能力,通常分为:
- 高分辨率:≤5 米,可清晰识别建筑物、道路等细节,用于城市规划、精细农业等。
例:高分二号(0.8 米全色)、WorldView-3(0.3 米)。 - 中分辨率:5-30 米,兼顾细节与覆盖范围,适合土地利用分类、植被宏观监测。
例:Landsat-8(30 米多光谱)、Sentinel-2(10-60 米)。 - 低分辨率:≥30 米,覆盖范围广、重访周期短,用于全球尺度监测(如气候、植被覆盖)。
例:NOAA 气象卫星(1 公里以上)、MODIS(250-1000 米)。
三、按光谱特性划分
根据光谱波段数量和分辨率,可分为:
- 全色影像:仅 1 个波段,通常为可见光范围(0.5-0.9μm),空间分辨率高但缺乏颜色信息,需与多光谱影像融合增强效果。
例:高分一号 01 星的 2 米全色波段。 - 多光谱影像:包含 3-10 个左右波段(如红、绿、蓝、近红外等),可反映地物的光谱差异,实现植被、水体等基础分类。
例:Sentinel-2(13 个波段)、Landsat-9(8 个多光谱波段)。 - 高光谱影像:包含数十至数百个连续波段,光谱分辨率达纳米级,可精细区分地物成分(如矿物、植被生化参数)。
例:资源一号 02D(166 个波段)、美国 EO-1 Hyperion(242 个波段)。 - 超光谱影像:波段数量更多(通常数百至数千个),光谱分辨率更高,主要用于科研级精细成分分析(如大气成分监测)。
四、按成像维度划分
- 单片影像:传统平面影像,反映地物的平面位置和光谱信息,是最常用的卫星数据类型。
- 立体影像:通过立体成像技术(如双线阵相机、雷达干涉测量)获取,包含高程信息,可用于地形测绘、三维建模。
例:高分七号(立体测绘卫星,生成 1:1 万比例尺地形图)、Sentinel-1 的干涉 SAR 数据。
五、按数据级别划分
卫星原始数据需经过处理才能应用,按处理程度可分为:
- L0 级:原始数据,未经校正(如 SAR 的 RAW 数据、光学的传感器输出数据),需专业处理软件解析。
- L1 级:经过辐射校正、几何粗校正的产品(如光学的 TOA 反射率数据、SAR 的单视复数影像 SLC)。
- L2 级:经过几何精校正(如地图投影)、辐射精校正(如地表反射率)的产品,可直接用于分析。
- L3 级及以上:更高层次的专题产品,如土地利用分类图、植被指数图(NDVI)、海表温度图等,为行业应用直接提供结果。
2025年8月7日 10:40
ꄘ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