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一号影像处理流程

预处理

  • 辐射定标:将传感器记录的数字量化值转换为具有物理意义的辐射亮度值或反射率,以消除传感器自身特性和大气等因素对影像辐射信息的影响,为后续定量分析提供基础。
  • 大气校正:去除大气散射、吸收等对影像的影响,使影像更真实地反映地物的反射特性,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便于地物识别和分类。
  • 几何校正:纠正因卫星姿态、地球曲率、地形起伏等因素引起的几何畸变,使影像与真实地理坐标系统匹配,以实现精确的地理定位和空间分析。
  • 影像裁剪:根据研究区域范围,将原始影像裁剪为所需的子区域影像,去除无关边缘部分,减少数据量,提高处理和分析效率。

信息提取与分析

  • 影像融合:将不同分辨率、不同波段的影像数据融合,综合各影像优势,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和光谱信息丰富度,利于地物识别和分析。
  • 图像增强:通过灰度拉伸、直方图均衡化、滤波等方法,增强影像的视觉效果,突出感兴趣的地物特征,提高影像的可判读性。
  • 分类与解译:利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面向对象分类等方法,将影像中的地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等;或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识别和提取影像中的地物信息和目标特征。
  • 变化检测:对不同时相的高分一号影像进行对比分析,检测地物的变化情况,如土地利用变化、城市扩张、自然灾害监测等。

后处理

  • 精度评估:对分类结果或变化检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估,通过与地面真实数据或参考数据进行对比,计算分类精度、Kappa 系数等指标,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成果输出:将处理和分析后的影像、分类图、变化检测图等成果以合适的格式输出,如图片文件(JPEG、TIFF 等)、矢量文件(Shapefile、GeoJSON 等),并制作相应的报告和文档,以便于成果的展示、应用和存档。
2025年4月25日 10:28
浏览量:0